解密以色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密码 二维码
![]() 陈姚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创业学院执行bp副院长 四月末,我跟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团组,赴以色列开展了高校访问和交流展会等活动。 尽管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战火刚平息不久,但身处于此丝毫未感受人们的紧张不安,迎面而来的是这个“创业的国度”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开放与活力。 作为此次访问的重头戏,我先后来到耶路撒冷、海法和特拉维夫,访问了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等著名大学。当然,因为专业与工作的关系,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希伯来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就像一座保险箱一样,打开密码盘的第一圈“密码”、也是最基础的层面是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第一圈“密码”是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中心每年要举行各种校园庆典活动,包括规模最大的大学创新节、创业菜鸟与大咖见面的“遇见创业者”、针对编程爱好者的“黑客马拉松”、专门分享创业失败经历的“搞砸之夜”、考验团队合作的“校园寻宝”等等,还有组织创业俱乐部、创业播客广播等等。 总之,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活动让你无论感兴趣与否,都可以随时在校园内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氛围。当学生想要实际接触创新创业的时候,也能方便地找到可操作的路径。 第二圈“密码”是课程教学 学校组织有40余门创新创业课程,以及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10分钟速成课(crash course)、在线课程、专业技能工作坊、软技能工作坊和国际课程。 第三圈“密码”是实践性项目 目前最主要是开放性企业创意工作室项目得益于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作室组织学生访问高技术公司的研发中心、商业加速器和创业公司,会见创始人、天使基金和风投机构,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想法或创业项目与行业精英进行思想碰撞,检验可行性的同时也寻找合作发展的机会。 当然,学校还组织了诸如面向医疗创新的BioDesign资助项目,跨学科的大创意挑战赛(Big Ideas)等各项实践性强的创业赛事。 第四圈“密码”是“创办”阶段 也就是真刀实枪地进入市场去创业。在资金支持方面,仅希伯来大学本身就设立了两个创业孵化器/加速器,设立了四支创业基金,同时还对接了大量知名创业基金和校友投资人,可以为大学生成立的创业公司提供全流程的管理咨询与融资服务。 ![]() 精益创业理念在以色列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广泛使用。 当然除了上述独特高效的大学内部教育生态之外,直接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还是著名的精益创业理念能,就像打开保险柜的那把钥匙,蕴藏于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深处。 精益创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丰田汽车的精益制造管理思想,以及软件开发行业的敏捷开发管理,后两者的核心理念就是完全围绕客户需求重新塑造设计制造流程、倒逼产品研发。 所以,围绕创业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或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要求创业者通过“打造-衡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这样的不断循环过程,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持续测量、对产品的持续改进,在确保为客户实现价值的基础上保证创业的最终成功率。 尽管精益创业理念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但却在以色列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这次在几所大学的访问也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例如,特拉维夫大学创业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获得支持最终走向企业实践的学生创业项目,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能够获得成功的项目。 同时,以色列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也非常强调知识传授与实践训练的结合,而不是简单的灌输。例如,对精益创业所强调的几个核心工具,如“最小可用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等,都设计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过程。 比如,最小可用品(MVP)是让创业者把关于新产品或新服务最初的创意用最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目标客户群体能够快速地对产品或服务的设想予以反馈,实现改进创意的目的。 ![]() 在产品开发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上做出最小化产品,比如软件应用的界面、金融服务的流程等等,然后让他们直接与用户、企业或资本对接,听取意见后再快速开发出迭代版本。 这些课程任务都需要在课后完成,并在课堂上分享基于反馈所进行的改进迭代过程。当然,产品迭代不是最终目的,关键的是通过精益化用户的产品需求从而最大化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中持续地测试改进,最终获得客户价值、市场选择与成本核算多方共赢的最优方案。 类似的研发过程,我们已经在小米手机系统、微信等明星产品的成功中得到了印证,这大概也是以色列大学生创业能够获得较高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因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创业有效避免“校园陷阱”,也就是很多在校园内看似非常可行的创意想法,其实是闭门造车的空想,根本无法承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最后成为所谓的“伪需求”的牺牲品。 更深的层面上,真实的体验学习永远比概念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通过复盘这一系列的循环和迭代行动,充分地认识到创业的艰辛、自身的不足以及思维的差距,在真实世界的创业道路上才会走得更加稳健扎实。 正是这种关键环节中教育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成为最终打开创业成功保险柜门的那个“门把手”。 相比之下,结合这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全国性大学生创业状况调研的结果,中国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构建方面还有很多有待加强之处。 例如把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部分教师、部分学生,没有营造基于校园文化的创新创业文化,以及实践环节与教育教学脱节等问题都比较突出。 ![]() 这些比较研究的结论在短短几天的观感下不免有草率之嫌,但这个国家,沙漠戈壁中物产丰硕的果园、地中海边风光旖旎的沙滩以及人们平静富足的生活带给我太多的意想不到,而无论是国家还是大学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神奇更是超乎我的想象,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可资借鉴之处太多太多。 相信在两国元首2017年构建的“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中以合作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留待我们去发现。
文章分类:
新闻中心
|